常言道:“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司法裁判承载着正确解释法律、彰显着正义、合理判定冲突的重要功能,背负着当事人的殷殷期望,汇聚着捍卫司法公信的重责。而今,有些法官面在案多人少的压力之下,工作心存麻痹,行为迷乱,马虎草率,一味抢时间,加速办案,企图从“快”中求出彩,以致瑕疵频出,引发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公平正义处理案件的怀疑,引发了群众上访,造成了案结了,而事却未了。结果欲速不达,事与愿违,工作不仅没出彩反出丑、出乱。业精于勤,荒于戏。实践证明,法官要出彩,必须强化精细思维,坚持以品质为先的理念,让精细型替代粗放型。
精细司法,就是程序规范、严谨,法律适用准确,裁判结果恰当,在审执中更加注重工作的细节,追求工作的精致,讲求效果的完美,以更精细、更规范,赢得社会认同。精细司法,是一种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倡导的是执着和专注,彰显的是司法公正效益,体现的是法官的素质、履职能力、职业精神,追求的是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良好状态,赢得的是公众的尊敬。精细司法是一种情怀、一种执著、一份坚守、一份责任。法官要在精细中出彩,就必须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持重,以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对法律极端负责的精神,自觉养成精细司法的思维习惯,并将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将其理念和方法,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事一案中,做严谨法官 ,办精品案件 ,创公信法院。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要在精细中出彩,必须有精细司法的意识。思想是行动之源,法官只有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精细司法的思想意识,才能乐于精益求精,善于精益求精,才能真正使精细司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就会出什么样的结果。司法裁判,是当事人诉讼打官司和对争议处理的直接凭证,一字一点都维系群众切身利益,绝不可粗枝大叶,敷衍了事,草率行事。精细司法,是对党、对人民和法律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因此,作为一名法官,要像工匠那样,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真心热爱本职工作,用心专注本职工作,全心钻研本职工作,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对手中的案件不论大小,都要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执著于工作目标,专注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流程,坚决把每一项简单的工作做精,把每一项困难的工作做细做实,兢兢业业办案,踏踏实实做事,形成精、细、准的司法习惯。在办案过程中,要善于留心揣摩当事人的心理,细心观察与案件有关的每一个细节,观注案件发展的每一个苗头,认真作好每一份笔录,及时固定证据,认真梳理争议焦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办出精品案件,防止和克服“差不多就行”、“不出大的纰漏就行”等错误思想认识,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法官要在精细中出彩,必须有精细司法的能力。良工方能成为巧匠。工匠要出一件精品,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精雕、细刻、打磨,必须要具备打造精品的能力。法官的主要职责是运用法律惩罚犯罪,维护稳定,调处纠纷,化解矛盾。这要求法官必须对法律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法律知识融入每个案件之中,理清法律关系,弄清法律事实,找准法律依据,正确做出判决。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有忠于党和人民的坚定的思想信念和严谨的法官职业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没有金钢钻甭揽瓷嚣活。因此,法官要在精细中出彩,就必须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先进司法能力的人民法官,就必须熟悉法律,了解法理,对案件事实能够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能够准确适用法律,做出公正公平的裁判,而且这种运用法律规定判断事非的能力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法官要在精细中出彩,必须有耐得住寂莫的定力。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改革大潮滚滚向前,人人都面临职业再选择、利益再分配。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保持思想定力,不人云亦云,不等待观望,不牢骚满腹,不得过且过,始终把法官职业作为崇高事业来对待,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法官形象,进一步坚定职业尊荣感和工作自豪感,始终坚守心中理想、坚定法治信仰。正如有位法官所说:“不管司法改革走向何方,我都会坚守梦想。守着心中的梦想,我的世界才有阳光。”只有这样,在对待当事人的时候,才能做到平等对待,才能不会用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才能不会漠视他们的权利,始终保持一个平和心态,才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持重,心无旁骛,专心致致,聚精会神,扎扎实实地办好每起案件。
法官要在精细中出彩,制度设计要给力。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是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工匠精神”的孕育和传承,需要制度土壤,同样,倡导法官精细的“工匠精神”,必须有良好的制度设计,科学定岗定责。细究裁判瑕疵形成原因,既有审判任务日趋加重的客观因素,也有法官粗枝大叶,急功近利的主观因素,更有审判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要让法官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基层法院必须在深化审管工作上做足做实,重点解决好司法程序细节问题、文书错别字问题、判决证据归纳问题以及司法论理不深不透问题,将所有办理的案件全部纳入评查范围,重点评查程序是否合法、实体是否公正、事务性工作是否到位等方面。加快短板弥补,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次品”,使裁判文书成为司法公信、司法权威的强力支撑。以促使办案人员在笃定踏实、专业敬业中提升战斗力,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中提升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