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垣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特殊的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承办法官在情、理、法交融下倾力调解,双方达成和解,保险公司全额赔付40万元保险金,为重病患儿的后续治疗筑牢坚实保障,让陷入困境的家庭重燃希望。
病魔突袭,幸福家庭陷入困境
2018年9月,陈某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为女儿小陈投保了一份人身保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4月,小陈被确诊为“I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昏迷”,病情危重,一度收到病危通知书。
经过紧急抢救,小陈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必须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从发病到当年10月,她已持续注射胰岛素满180天。小陈的父母认为,孩子的病情符合保险合同中关于“严重I型糖尿病”的理赔标准,遂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40万元重大疾病保险金及相关费用。但保险公司认为,根据合同条款,除依赖胰岛素外,还必须满足出现特定并发症等条件,才属于“严重I型糖尿病”,因此不予理赔。
希望就此破灭,这个普通的家庭不仅承受着孩子重病的精神打击,更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如我在诉”,案卷背后的情与爱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翻开卷宗,她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和病历资料,更是一个被病魔阴影笼罩的童年和一个苦苦挣扎的家庭。
“如我在诉”,简单的四个字,是情怀,更是行动。
“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急需这笔钱治疗......”带着这样的思考,庭审前,承办法官主动查阅医学知识,深入了解I型糖尿病的病理与护理艰辛,并与保险公司沟通,探寻调解的可能性。同时,耐心倾听小陈父母的诉求与难处,孩子因病辍学,甚至有自残倾向;母亲辞去工作日夜守护;父亲自己夜里要设三四个闹钟起来为孩子测血糖,唯恐因低血糖发生意外……“我们这么精心照顾,就是怕她出现合同里那些更严重的并发症啊!”孩子父亲陈某的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法官的心灵。
庭审中,承办法官在严谨审查合同条款的同时,又充分考虑患儿家庭的实际困境。并从保险制度设置初衷、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等角度多次组织调解,探讨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因为,她深知,一纸判决或许能了结案件,但一份充满温度的调解或许能挽救一个家庭。
在法官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下,保险公司代理人深受触动,积极向总公司争取,最终启动特案处理机制。经过全面复核与综合评估,保险公司突破预期,从不同意理赔到同意调解,并将理赔金额从最初20万元提升至全额40万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重燃希望,为幸福家庭保驾护航
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这起案件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这笔及时的保险金,为小陈的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也给了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疾病无情,人间有爱。这起案件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承办法官用她的专业、耐心与共情力,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散发出人性的温度。同时,保险公司在最后关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展现了企业的担当与情怀。当公平正义与温暖守护同频共振,便共同编织成一张守护生命的坚实安全网。
下一步,长垣法院将继续秉持这一份司法温情,用责任与担当书写更多温暖故事,让法治的阳光照亮并温暖每一个在风雨中前行的生命。